网上有关“三国中庞统聪明还是周瑜聪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中庞统聪明还是周瑜聪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国志》中,对于庞统事吴一事,只言带过:“后郡命为功曹。...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以至于后人皆从不完整的《三国志》材料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了解庞统,很多人基本没有注意到,庞统实是吴将,后才归降刘备。 周瑜不明不白在将要去征巴蜀的路上暴死后,是庞统一路护送周瑜遗体回吴都安葬的。众人要问:《三国演义》中不是周瑜的亲信和继承人—鲁肃护送回去的吗? 这就出来一个问题了,庞统和周瑜是什么关系的人?周瑜又不是死在他国,怎么会要庞统护送回去?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有一出庞统献“连环计”的戏,这时的庞统,以什么身份出现的(也就是说他是谁的手下)《三国演义》没有交待,但我们翻开史书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庞统是周瑜的手下,而且还是亲信兼朋友。证据有五: 其一、 庞统是周瑜的功曹,功曹是干什么的,《后汉书》的定义:“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庞统是周瑜选拔的私人佐官,掌管考查下属功绩、记录功劳的职务,这可是个重要职务。从周瑜任命庞统为功曹,可见周、庞关系不会生疏到《三国演义》中所说的“统与公瑾所学大不相同”这么狂妄疏远的话。 其二、 周瑜的取西川计划,和周瑜死后庞统积极向刘备建议取西川的计划基本一样,可以看出,周庞2人的战略方针和意向几乎是完全一样,2人在庞统任周瑜功曹期间,应该在一起谈论用兵之道很多,当然,也包括取川计划,取川计划,是庞统向周瑜建议的,还是周瑜的取川思想影响了庞统,就不得而知了。这更加推翻了《三国演义》中庞统说出“统与公瑾所学大不相同”这句话。
庞统为什么会投靠刘备呢?
凤雏先生庞统死于征西川路上,据说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落凤坡。也就是说,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规划好的。案发的时候,庞先生骑着刘备的坐骑。这马可是大大的有名,唤作“的卢”。有人对刘备说,你没有听说过“的卢的卢,骑必妨主”吗?刘备不信,估计也是舍不得名驹。英雄一般都有这毛病。
庞统之死,是罗贯中精妙的一笔!
与许多的历史材料一样,《演义》中对庞统的才能,是极为肯定的,然而,罗贯中在写庞统被杀的时候,却故意穿插了一段:庞统在出征前因为马失前蹄,被翻下马来,刘备见他落马,认为他的马不好,所以把自己的马借给了他,但正是因为这匹马,庞统被人误认为是刘备,于是在落凤坡被箭射死~~~~这实在非常可惜,于是有人就对刘备作出议论,认为是他的不是,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刘备故意陷害庞统的~~ 这样的观点不但不尊重作者的思想,而且还不切实际。但是,毕竟,罗贯中为什么要故意穿插这一段呢?这样岂不更加引起别人议论?对于兴刘反曹的罗贯中来说,这不是背道而弛吗?
然而并非如此,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刘备跃马过澶溪的事,那真的是有神人相助,然而,在那之前,蔡瑁曾说过,刘备所骑马名叫”的卢“骑则妨主,后来的徐庶也曾和刘备说过此话,但因徐庶的试探,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但那马毕竟”终妨一主“它不妨刘备,就一定会妨他人,这时,作者正好来个庞统换马,把庞统妨了~~~~
从中,足见罗贯中的妙处,不但与照应前面,使其连贯,还与历史紧密结合,特别穿插那一段,也正是为了此事,其精妙如此,不得不为人叹服
庞统最后跟了谁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投靠刘备,是因为孙权不愿意重用他。但是,这种观点,从《三国志》的内容去看,显然经不起推敲。首先,从史书上所记载的内容看,庞统在孙权一系的人望,恐怕也就仅次于张昭、鲁肃之类的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三国志》中记载的这段内容:?周瑜去世后,庞统扶送周瑜灵柩到东吴,东吴很多人士都听到过庞统的声名。当庞统辞别吴主西归荆州时,这些人便齐聚在昌门相送,陆绩、顾劭、全琮都赶来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陆绩、顾劭、全琮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江东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并且后来在孙权称王称帝时,这些人都是做在最前排位置的人物。换句话说,当时庞统离开江东时,整个江东的头面人物都纷纷出来送行,本身证明,如果庞统愿意留在江东,肯定可以前排就座的。?
更主要的是,刘备后来重用庞统,是鲁肃极力推荐的结果。史书上记载,鲁肃曾经写信给刘备说:?庞士元不是一个治理百里小县的人才,让他担任治中、别驾之类的职务,才能让他施展高才。?也就是说,在鲁肃心中,庞统都是非常牛逼的人物。
你们说,这样的庞统,不好好在孙权的地盘内发展,跑到刘备阵营所为何事呢? 关键是,刘备一开始也没有重用庞统,只是让他当了个耒阳县令,既然如此,庞统热脸贴在刘备的冷屁股上又所为何事呢?如果说,庞统相信自己可以用才能可以改变刘备对自己的态度, 那为什么庞统就不相信,他也可以用才能改变孙权的态度呢??
当时的庞统,进入刘备一系,想超过诸葛亮地位的可能性,就和他进入孙权一系,想超过鲁肃地位的可能性一样,都不会很大。更主要的是,从亲近上,刘备一系有糜竺、简雍、关羽、张飞那种元老。庞统想真正超越他们,可能性似乎也不大。就如庞统留在江东,想真正超过张昭之类的人,可能性应该不会很大。
那既然如此,庞统为什么一定到刘备那里发展呢?当时的诸葛亮,已经作为荆州系的代表人物进入了刘备的权力核心,同样作为荆州系的庞统再跑到刘备那里,显然已丧失了先手。从这层意义上,此时的庞统进入刘备、孙权阵营,出头的机会,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也许有人又会说,刘备是汉室正统,大家自然更愿意追谁他。但问题是,诸葛亮效忠刘备,诸葛谨效忠孙权,他们好像并无高下之别。黄权追随刘备,后来因为环境所迫,投降了曹丕,也没有人因此非议他。当然,诸葛亮效忠刘备,自然是一代名臣,鲁肃、诸葛谨效忠孙权,同样也是一代名臣。
而且,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鲁肃认为庞统有才,竟然不向孙权极力推荐,反而向刘备推荐,这叫什么事呢?按照正常人的做法,鲁肃对庞统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力劝孙权重用庞统,如果孙权不能重用庞统,鲁肃就应该希望庞统永远没有机会被别人重用,甚至是希望庞统早点死。因为,这样有才能的庞统如果受到别人的重用,肯定会成为江东的心腹大患。
但是呢?鲁肃却反而极力想刘备推荐庞统?这就显得太不合常理。所以,从史书上所记载的各种细节看,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庞统是一个孙权、刘备两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中间人物。因为诸葛亮已彻底溶入刘备一系,所以,诸葛亮虽然有诸葛谨这一层关系,但是诸葛亮也不是孙权一系能接受的中间人物。因为,这样的诸葛亮,已不可能立足于孙权一系的利益思考问题。至少,孙权是这样认为的。
在这种背景下,当孙权和刘备决定结成联盟时,孙权一系就让庞统进入刘备的阵营中,当双方合作的中间人,为双方牵线搭桥。也正因为此,庞统虽然在江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却大老远跑去去投靠刘备。也正因为此,刘备在鲁肃推荐之前,也不敢轻易重用庞统。
后来,刘备对庞统越来越器重,一方面是孙刘联盟越来越默契,另一方面也是庞统并没有溶入到孙权的权力核心,而刘备有着枭雄的心胸、手腕,所以刘备相信,只要他善待庞统,就可以让庞统死心塌地的站在自己一边。从这层意义上,庞统投靠刘备,是刘备、孙权联合下的产物,而因为庞统的存在,刘备、孙权也才能达成很好的默契。等到庞统战死后,刘备和孙权的关系,也逐步开始出现裂痕。
凤雏庞统原来在隐居,后来加入了东吴阵营,成了周瑜手下的一个官,但是他在东吴不被重用,于是就投奔了刘备,不过在加入刘备阵营以后,没多久就在战争中死去。
一、庞统经历庞统在真实历史当中的经历和三国演义当中差不多,三国演义当中庞统的经历应该更加丰富一些,在正史当中庞统是做了周瑜手下的一名功曹,在周瑜死后还为周瑜送丧。因为在东吴那边不被孙权重用,后来就投奔了事业蒸蒸日上的刘备,加入到刘备阵营以后本来也不是特别受重用,但是时间一长,刘备看到了庞统的才华,开始重用庞统,后来在攻打西川的时候被流矢射死。
三国演义当中庞统参加了赤壁之战,给曹操献上了连环计,后来被鲁肃举荐给孙权,但是不被孙权重用,因为他长得丑,后来得到诸葛亮的推荐,加入到了刘备阵营,刘备看到他长得丑也不想重用他,就派他去做了一个县令。后来发现了庞统的才华,就礼贤下士笼络庞统,后来庞统率军帮助刘备攻打西川,因为身骑白马太过突出,被人射死。
二、卧龙凤雏卧龙凤雏是指三国时期两位非常著名的人才,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庞统在20岁的时候去拜见水镜先生,就展露了才华,水镜先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三、庞统的主公庞统本来是想投奔东吴,但是在东吴的手下不受重用,根据三国演义所说是因为长得丑,后来投奔了刘备也不受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县令。后来发现庞统几个小时就能处理完一个月的政务,算是彻底了解了庞统的才华,才在刘备的手下发光发热,不过遗憾的是庞统就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就在攻打刘璋的时候战死了。
关于“三国中庞统聪明还是周瑜聪明”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奕伶]投稿,不代表邵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yzq0739.com/saoyan/128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邵阳号的签约作者“奕伶”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国中庞统聪明还是周瑜聪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中庞统聪明还是周瑜聪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三国中庞统聪明还是周瑜聪明》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