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教资考试幼儿与同伴的关系是怎么发展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资考试幼儿与同伴的关系是怎么发展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分为客体中心阶段、简单互动阶段、互补性互动阶段等三个部分;学前期幼儿的同伴关系发展则经历了练习社交技能、强化交往行为、积极投入游戏等几个阶段,从2岁到6岁,幼儿在同伴交往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点体现在幼儿的合作互动类游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经过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同伴交往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伴交往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在交友中,幼儿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我国学者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
教师在了解了幼儿与同伴关系的发展后,对于那些经常被同伴忽视的幼儿,更要投入关心与爱护,帮助他们去逐渐融入到伙伴中去。
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同伴是指幼儿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作用重大。
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最早可以在6个月的幼儿身上看到,表现为幼儿相互抚摸和观望,甚至以哭泣来对其他幼儿的哭泣作出反应。
l2—24个月的幼儿开始在一起相互游戏,表现出初步的相互交往能力。3岁以下的幼儿的同伴关系建立在交换游戏物品的基础上,3—4岁的幼儿同伴关系更多地建立在口头上,而再大一点的幼儿则出现更为复杂和互惠的游戏。
幼儿早期的社会性交往通常是积极的,到了1岁左右则有近半数的同伴交往时出现攻击性、冲突性行为,如打架、揪头发、推人等行为。
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有如下这些:
1、第一阶段(3-7岁),这个时期的友谊关系还很不稳定。朋友只是玩伴,友谊就是一起玩,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
儿童间的关系还不能称之为友谊,而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朋友往往与实利的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联系。
2、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如“他不再是我的朋友,因为他不肯跟我走”。
3、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4、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友谊是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朋友相互之间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
5、第五阶段(12岁以后),是儿童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加强,由于择友更加严格,年长儿童建立的友谊关系能持续较长的时间。
关于“教资考试幼儿与同伴的关系是怎么发展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漱冰魂]投稿,不代表邵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yzq0739.com/saoyan/61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邵阳号的签约作者“漱冰魂”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教资考试幼儿与同伴的关系是怎么发展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资考试幼儿与同伴的关系是怎么发展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教资考试幼儿与同伴的关系是怎么发展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