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从河南沁阳市去太行径怎么走方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河南沁阳市去太行径怎么走方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从河南中部一路北上,跨过黄河以后,不出多时就会遇见这样一个巨大的难题:一座笔挺的大山,敞着平整而光滑的胸膛,坦荡荡地凝固在眼前。
在开阔的华北平原上,这座大山仿若是从麦田里猛然升起,一弹指顷的功夫,干净利落地斩断了前行的道路。
这就是太行山,纵贯于中国大地的腹心,巍然延展近千公里,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也是中国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这里世代传唱,但祖祖辈辈留下来最多的声音,还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翻越太行山,难,太难。
我们之所以要驱车前往太行山,与白居易当年的想法颇为相像,而且,为了更深刻地感知山路之险,我们没有选择地图导航规划的最佳路线,而是绕过嵩山,径直来到沁阳,从太行山脚下的山王庄镇,开进了上山的路。
尽管太行山看上去绝壁耸峙,高不可攀,但山脉两侧的居民还是在地壳运动的裂痕与河流穿切的深谷中找到了进出的孔道。这其中有八条通路, 历史 上一直作为联结晋冀豫三省的交通要道,人们将其称之为 太行八陉(xíng) 。
此刻,我们正行驶在自南而北的第二陉—— 太行陉 上,这是太行八陉中唯一一条沿着山脊线翻越太行山的古道,从山脚到山顶的巨大落差注定了它的艰难曲折;这也是古代从上党南下河洛最便捷、最重要的通道,有“兵要首地”、“商旅通衢”之誉。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吸引我们走上太行陉的直接原因,还是曹操那首悲伤到极致的 《苦寒行》 。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并州刺史高干举兵反曹,并在壶关多次击退曹军的进攻。第二年,曹操亲领一支兵马,深入太行山,征讨高干。
“北上太行山”,从方位上看,曹操一行走的就是太行陉。太行陉上自常平村到碗城村的这一截山路,全长不到4公里,海拔却直接从400米攀升到800米,路狭坡陡,蜿蜒崎岖,被人们形象地呼作 “羊肠坂” 。
就是这4公里羊肠坂,差点没把一代枭雄的眼泪逼出来。
我们的行程也是在即将踏上羊肠坂的时候遇到了挫折。
本来,从山王庄进入太行山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一条整洁的柏油路,但过了常平村,路况急转直下,我们在大坑小坑上颠簸了十几分钟后,竟闯进了一个正在劈山凿石的作业区,两台巨型挖机把路面给挖断了!无奈之下,只能返回常平另作打算。
其实,我们要寻访的太行陉古道早已荒废,且踪迹难觅。如今,连接这个通道的是一条省级公路,它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将山西的煤炭运到河南。
从常平村一排溜的临路店铺可以看出,这条晋煤外运的通道一定也曾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过。可现在,大部分门店已被弃置,只有一家餐馆还在勉力经营。老板说,前面的路已经被挖断很久了,但网上的地图显示是通的,估计他们忘了更新……
我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实在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太行陉会沦落至此。想当年它可是晋东南和豫西北的交通命脉,把它拦腰斩断会发生什么?古人不是没有试验过:
公元前263年,秦将白起攻占太行陉,次年又拿下野王邑(今沁阳一带),使韩国上党郡与国都(今新郑一带)的联系彻底断绝。上党郡守被迫降赵,为此,秦赵两国对垒长平,决定中国后两千年 历史 走向的 长平之战 爆发了。
太行陉没有走通,我们只能带着遗憾从山上下来,另觅入口进山。
在济源五龙口镇,208国道和二广高速短暂地交汇,又分道扬镳各自远去。高速紧贴着崖壁穿山架桥,时隐时现,国道则沿着峡谷盘桓回转,缓缓而上。
穿梭在谷底,两侧的悬崖以排山倒海之势挟持着我们行进,山体所投射的巨大阴影遮蔽着整条道路,高高危耸的怪石仿若站岗放哨的士兵,让人不由得心生疑虑:前方该不会有埋伏?
千曲百折之后,不知不觉路面已经从谷底升起,放眼望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恍惚间像是走上了一块新的大陆。
我们上到太行山顶了。
太行山是一座近似平顶的大山,这是它的独到之处,山顶上虽有千丘万壑,但同时也分布着大片可用于耕种的土地,生活四平八稳地敞开,丝毫不显得局促与闭塞。
村落沿着公路排布,干净整洁,有条不紊。一旦你注意到一座民宅的样式与格局,接下来的房屋就如同复制粘贴一般,齐刷刷地排在后面。
梯田里的麦苗在静默中蓄力生长,我们上山的时候,山脚的桃花早已凋零,而在太行山上,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提醒我们这里的春天才刚刚到来。
傍晚,我们又锲而不舍地从反方向进入太行陉,并赶在日落前抵达了太行径的制高点 天井关 。
天井关村隐秘地存在于交错的山路与民房之中,从外面嗅不到一丝天下雄关的气息。
岔路口上一个并不十分明显的标识把我们引进一个小巷子,转过弯,眼前忽然出现一个开阔的平台。我们想要捕捉古代战火的痕迹,迎面而来的却是文质彬彬的孔夫子。
尽管曾登临天井关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士不计其数,但这里最出名的“过客”是可能从未到达的孔子。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晋国边境被一个正在搭建石头城堡的小朋友挡住了去路。
孔子就说:小孩儿,让一让,我的马车好过去。
小朋友却说:你没看我的城池吗?只有车绕城,哪有城让车。
孔子大惊,连忙下车向小朋友拱手作揖,并命车夫绕城而过。
再行至天井关时,忽然一只松鼠跑出来,向孔子行礼。孔子这下就有点不安了:晋国的小孩子和小动物都这么聪明懂礼貌,我还去讲啥呢?干脆返回吧。
人们总喜欢用一些奇闻异事让过往的辉煌更鲜活地传讲下去,于是,天井关前的一个村子就被命名为“拦车村”,而天井关内青石板路上日久年深的马车辙印也被冠以“孔子回车辙”。
关于“孔子回车”,史书上的版本则描绘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画面。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93年,孔子心灰意冷地离开了不受重用的卫国,准备西行至晋国再碰碰运气,走到黄河边时却听闻晋国的赵简子刚刚杀了两个贤大夫,遂临河哀叹,悻悻而返。
所以,孔子回车,实则是因为世道险,人心险。
而天井关,作为兵家必争之要冲又见识过多少世间的险恶?
据统计,自古以来波及到天井关的战争有40多次,仅长平一战就有60余万军士殒命疆场。
可以回想,当干戈迭起,群雄纷争之时,天井关中狼烟弥漫,杀声震天。而烽火相接之间,也总有一些人选择留下来, 历史 的车轮碾过,他们辗转腾挪,隐忍生存,战争循环往复,他们又一次次从废墟上建起新的家园。
“太行山上云深处,谁向云中筑女墙?”,渐渐的,因为人口聚集这座关隘里有了村落的气息。历经千难万险,穿过崎岖羊肠,谁能想到这濒临山顶的地方还能有一条街市呢。
故而,在太平日子里,南来北往的商旅和官差,经由天井关时,总要停下来歇歇脚,喝口热茶,吃口热饭,再找个干净的驿站美美睡上一觉。
那时,天井关不再是一座令人生畏的关隘,而是在艰险古道上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温暖港湾。
不过当下,过往的苦难和繁盛都随着无人打理的房屋一起坍塌了。
站在山顶的古槐树旁向两侧张望,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刚好从天井关的地底下穿过,208国道也在不远处折了个弯拐向晋城。在新时代的交通规划里,天井关被选择,也被抛弃,就像太行陉古道一样,它最终也只能成为人们吊古寻幽的遗迹。
天色渐暗,我们放弃了从天井关回溯,寻找羊肠坂道的想法。因为如果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寻险路,那么后面还有更险的路。
太行山上地形起伏最为剧烈的地方在河南与山西的交界处,这里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悬崖和深不可测的峡谷。
更为神奇的是,无论在崖顶还是在谷底,但凡有一块平地,就一定会有人家居住。
在南太行之巅王莽岭上遥望这些遗世独立的房子,一个疑问会很自然地从心头升起:
历史 上的某个时刻是谁穿山涉险,来到这渺无人烟的隐秘之地,拓荒耕种,采石筑屋,并扎根于此,世世代代不舍不离?
太行山的中部是上党高地,东麓的山脚则排布着华北平原上的一连串古都重镇,这两片区域从来都是战乱纷争的核心地带。
而深山峡谷中的方寸之地虽贫瘠闭塞,但却能在乱世里提供一种最为宝贵的东西:安稳。
可如今四海承平,他们为什么还不搬出来住呢?
其实,只要下去看看就能解开这个疑惑。
有高山依偎,有泉水滋养,有田可耕,有花可看,有电又有网,一个个简直都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除了没有路……
也不是完全没有路,古时候这些村落与外界连接的通道是一种比羊肠坂还要艰险的小路,人们把它叫做“蚂蚁梯”。
这种路,要靠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牲畜和车马是万难走通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的村民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鼓舞下,拿起钢钎铁锤,套上绳索,背上炸药,准备在陡峭的山崖上凿出一条能让 汽车 开进村子的公路。
普通的盘山路可以沿着缓斜的山体呈S形曲折向上,但太行山上垂直的绝壁没有给出温柔的选项。一个艰难又执拗的决定在历经无数次尝试以后,终于开始破壁而行。
公路镶嵌在悬崖上,像是一条从山底连通山顶的洞穴,每隔几十米就在洞上凿出一个天窗,好让在洞内行车不至于那么黑暗。
而当落入洞口的阳光接力般照亮整个路面,太行山里围困已久的人们也第一次捏到了改变命运的“王炸”。
请横屏观看
凌空飞挂于绝壁之上,蛇行穿梭在磐石之间,这就是 挂壁公路 。
而这样的公路在太行山里一共有7条,河南辉县的郭亮村和回龙村各有一条,山西平顺县的虹梯关和穽底村各有一条,山西陵川县有三条,分别位于锡崖沟、昆山村、和六泉乡。
其中最难开凿的锡崖沟挂壁公路,历经四次尝试三次失败,前后花掉了30年时间,才最终在一片并不宽广的山崖上开出了一条旷古未有的“盘崖公路”。
这些粗砺的公路承载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梦想啊,每一块抠下来的石头都是一片同世界连接的希望。
然而,当我们满怀热忱地去寻找这些人力造就的奇迹,却再一次遭遇阻碍。
我们穿过王莽岭隧道来到锡崖沟谷底,可无法通过挂壁公路去往山外,我们沿着新开辟的观光通道来到神龙湾山顶,但不能经由挂壁公路下到穽底村。
原来,这两条公路都在封闭整修,或许一两年后,它们就会和郭亮挂壁公路一样成为热门的 旅游 打卡地。
继续往前,我们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
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挂壁公路几乎都在逐渐褪去交通属性,并作为 旅游 资源被重新定义。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用现代机械所开凿的穿山隧道。
动辄长达十几公里的隧道,把梯山架壑的记忆彻底搁置在了远远的山壁间。
这一路我们所看到的似乎全是一种没落:太行陉不再是南北必经的要道,羊肠坂早已在草莽中迷失踪迹,天井关也在时光里日渐倾颓,而仅仅出现了半个世纪的挂壁公路马上也要退居幕后。
但险路的没落不正是坦途的崛起吗?这个国家正在用强大的建设力,一点点抹除太行山在人们心中所造成的地势差。而《愚公移山》的古老寓言,也终会在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努力中以另一种方式实现。
愿我们将要走的路,每一步都是一马平川。
关注地球旅客,好文章不错过!
笔者于近期在河南新乡境内开展配合基建考古工作,对于南太行一带的古道、沿黄东西向古道及防御体系略做关注,现摘录于下:
? 一、太行八陉之南三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
? “太行八陉”,从南往北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其中南三陉位于河南境内。
? (1)轵关陉:轵,是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的轵城镇。轵关陉在济源市西十一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出入之地,太行八陉,以此陉为第一陉。轵者,车轴之端也。轵关者,通道仅当一轵(车)之险关也。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的说法,语中的轵道就是轵关陉。
轵关陉所穿越的是太行山脉最南端的“尾稍”。晋文公时期曾因军事拓宽、加固,其大军正是通过这条道路深入中原。如今有一条现代公路亦取此道。附近经过的景区,还有五龙口猕猴自然保护区、王屋山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水库和济渎庙等。
出济源沿王屋山方向前行,走312省道,汽车从豫北平原过了李八庄,约83公里处即到达封门口村。沿封门口村路牌上行20米右拐约2公里即是轵关陉的一处重要关口,进村的道路上还可以看到通往古道的古石桥,封门口村口可见古封门关遗址,土墙边的封门关石墩依稀可辨。《战国策》中苏秦说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所指的轵道,就是轵关陉,也就是这条现代公路途经之处。
过封门口后,轵关陉通往王屋山风景区,过王屋山后,直达黄河小浪底水库北岸古城镇。考古队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这里发掘商代古城。这座古城不大,位于背倚太行、三面环水的高台之上,位置险要,防御坚固,正锁在沿亳清河北上侯马的轵关陉之上,很可能是军事要塞。轵关陉进入山西垣曲,直达黄河小浪底水库北岸古城镇。过了垣曲,是绛县、曲沃和侯马。春秋时代晋国国都就在这几个相邻的城市间移动。
在从绛县往曲沃去的途中,公路边一个叫下村的小村旁的小山包上有晋文公重耳墓,墓是村民集资重修的,还有一座他的石雕像。曲沃的曲村镇赵北村有最早的晋都遗址。在侯马,有晋国最后的都城新田平望宫遗址,轵关陉的最后一个关隘——铁刹关,它高居于侯马市区南约8公里处公路边、太行余脉的紫金山上,南同蒲铁路穿关而过。地图上标为“隘口”,但当地人仍叫其老名“厄口”,取其扼守之意。
唐王朝曾于贞观年间修建此关,由大将尉迟恭镇守。现铁刹关只剩一些残墙和城门土墩了。站在被当地人称为“堡子疙瘩”的城门土墩旁四下看去,关城坐落在左高山右深沟的隘口古道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说,至此,贯穿豫西北晋东南的轵关陉已算是走到头了。
? (2) 太行陉:太行道南起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马鞍山,北至晋城泽州县。崇山峻岭间,孔道如丝,蜿蜒盘绕,“北达京师,南通河洛”,是我国古代一条军事、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据史书记载,此起今晋城市泽州县天井关,南至河南省沁阳常平村之间的太行道,山路盘绕似羊肠,关隘林立若星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天井关,更是天下名关。古人称““形胜名天下,危关压太行”。
? 太行陉一带的关隘共包括羊肠坂、盘石长城、碗子城、古长城、孟良寨、焦赞营、大口、小口、关爷岭、斑鸠岭、揽车村、天井关等多处要塞。但由于各种资料相互抵牾或语言不详,难以认证。
星轺驿和天井关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古道共存亡。星轺驿以南的横望隘、小口隘、碗子城,则是天井关所辖的重要关隘,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这里干戈迭起,硝烟不散,为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横望隘和小口隘,位于天井关村以南12公里处的太行绝顶,为晋豫古道上的重要关口。横望隘也叫大口隘。
? 从西汉设立“天井关”后,历朝历代这里纷争不断,兵戈迭起,大小战争数百起,给这里留下丰厚的文化积淀。
经有关专家初步考证,有史以来共有50余起战争,直接或间接利用太行陉便捷畅达的交通条件,或大或小的改写着人类的历史进程。
《史记》载:“(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前262),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南阳”和“野王”指得均是现在的沁阳一带,"太行道"就是太行陉。即是秦将白起截断太行陉,断绝了韩国上党郡与国都(现河南新郑)的联系,使得上党郡成为“飞地”,无奈降赵。为此秦赵两国对垒长平,大战爆发。在战略相持了三年之后,决定秦胜赵负的最终因素,是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第三年),秦昭襄王率河内数十万少壮男儿由太行道北上,经碗子城,天井关赴长平战场,为长平之战的最后总包围加上了关键的筹码,太行陉一直是秦国通往长平战场的战略输送线。
历史在此摒弃了赵国而选择秦国最终大一统中国,太行陉成为其中一个不可小视的“地利”因素。
碗子城是扣在羊肠坂上的一个小小石碗,为一座青石叠垒的圆形城池,一亩不到,其地狭窄,形似饭碗。羊肠坂穿城而过,呈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扼守之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城东西两门镶嵌的刻有“北达京师”、“南通河洛”的两块石碑。
出碗子城西门,南下数十米,苍黑的石壁上,雕凿着清代“两朝帝师”翁同书所题的四个大字:古羊肠坂。粗砺的山石,清俊沧桑带着喜悦的温暖,给人一种苏醒的感觉,它淹没在荒草荆棘之中,字迹严重风化,已与周围山石融为一体。
出碗子城向北不远,为著名的两处驿站——横望隘和星轺驿(现在分别叫大口村和拦车村),在我们的飞速中一闪而过。史料上所载的“悬崖峭壁,沟深谷壑,绝难通行”之况已经完全不复存在。时过境迁,古驿站留下的印迹已经荡然无存。
一路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在山顶扼守太行陉的天井关,又名天门、太行关、楚雄关、平阳关、雄定关等,《战国策》中军事家吴起说“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可见它夏朝时就已经成为太行陉的要塞了。
(3)白陉即孟门陉,位于今河南省辉县的太行山南关山,连接山西陵川县马疙当大峡谷,全程百余公里。太行白陉是太行山南麓最深的一条大峡谷,谷深千余米,顺河床蜿蜒。此陉可南渡黄河,攻汴、郑,东向山东菏泽、大名府,北窥安阳、邯郸,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隘。
据1988年版《山西公路交通史》载,公元前550年齐师伐晋,“分兵两路,一路由太行入晋……另一路由孟门入晋。”又见《辞海》“白陉”条目曰:“白陉,一名孟门,太行八陉的第三陉,在河南辉县西,为豫北、晋南之间的交通隘道。”
以上两相对照,足以说明齐师伐晋的两路兵马中,一路走的便是白陉,同时也足以证明,白陉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550年的历史!它东起河南辉县市薄壁镇的白鹿峰(一说白甸村),故名“白陉”,西侧则辐射今晋城市的高平市与陵川县,凡三百华里许。在漫长历史中,白陉一直是贯通晋豫及江南诸省的一条咽喉要道。
二、崤函古道
崤函古道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的大动脉之一。《淮南子.说林篇》:“秦通崤塞而魏筑长城也”。高诱注:“魏徙都于大梁,闻秦通治崤关,知欲东来,故筑城设守备也。”“崤塞”既是关中门户,亦是中原屏障,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的天然地理要塞。
? 崤函古道遗迹位于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距三门峡市36公里,为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
崤函古道,位于古“丝绸之路”东端中国河南境内,是古代对洛阳至潼关这段道路的统称,具体是指位于河南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800米左右的一段石壕古道,而广义的崤函古道,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和交通学名称。是指先秦以来至民国时期,由西安(长安)和洛阳之间、并且主要在今三门峡境内的一条交通要道,西出西安(长安)起于潼关,过秦函谷关,经陕州,过硖石关到今新安县东,出汉函谷关到洛阳,全长约400华里。
? 崤函古道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锁钥要塞,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地理地貌使然。黄河出龙门峡谷后,由北向南,到今风陵渡口,南遇秦岭峻峰,北堵中条山脉,不得不在此拐弯向东,在两山之间滔滔东去,成了这条古道北边的一条天然屏障。其南,是秦岭自华山、亚武山向东高峻崇险的余脉小秦岭,不可逾越。在这河与山之间的三、四级台地,是海拔都在500-700米的黄土高原,长年的雨水冲蚀,形成了一道道陡深的冲沟。只有在黄河南岸的一级台地,地势平缓,狭窄修长,是一条天然的交通通道。二是人文因素。在崤函古道的西端是关中平原,东端是河洛平原,北边是晋南平原。这个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核心地区,至少从2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中期到宋代之间的4000多年间,都是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因此,不管是豫、秦、晋三个文明核心区之间还是长安与洛阳两京之间的一切交流与流通,崤函古道势必成了必经之地和唯一通道。特别是两周和汉、唐时期实行的“两京制”,崤函古道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京畿大道。
关于“从河南沁阳市去太行径怎么走方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听安]投稿,不代表邵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yzq0739.com/saoyan/95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邵阳号的签约作者“听安”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从河南沁阳市去太行径怎么走方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河南沁阳市去太行径怎么走方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从河南沁阳市去太行径怎么走方便》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