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有多“可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有多“可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从以往的巡天照片中找到了冥王星,从此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格局正式形成。
但汤博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发现的这颗?行星?其实远远称不上是?行星?,1978年天文学界,通过对冥王星卫星的体积质量进行观测,发现冥王星的质量只相当于月球的1/5,今天冥王星的质量更是只有月球的1/6,体积则只有月球的1/3,从这时开始,它的行星地位就不保了。
因为在不断精确冥王星质量体积的同时,天文学家在小行星带内,也发现了一系列质量体积和冥王星相仿的天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冥王星还是行星,那么这些新发现的天体也应该被认为是行星才行,但这样一来太阳系的行星数量可能就要突破个位数了。
在自身的不争气和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下,2006年8月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天文学大会,正式将冥王星从行星队伍里除名,并重新定义了行星这一概念的标准。
在新的标准里,行星是一种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且质量大道足够保持球形结构,最重要的是公转轨道附近,没有和自身相仿的其他天体。
在新标准的划分下,太阳系又回到了1930年之前八大行星的格局,而被开除的冥王星,也被安排到了一个新的分类里,一个叫矮行星的分类。
矮行星也被称为类冥天体,主要指那些体积质量比小行星大,但是又比不上行星的天体,冥王星目前是矮行星里面的老大,从凤尾到鸡头,也算是个不错的归宿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抵近冥王星时,还随身带了冥王星发现者汤博的骨灰,这样一来,这位发现者也算亲眼见到了生前发现的冥王星。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对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进一步探索,天文学家肯定还会发现更多的类冥天体,其中小行星带内的类冥天体,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小行星带矿物开采机构的总部,甚至在一些科幻作品里,已经出现了小行星带人这一概念,他们由于常年生活在引力微弱的小行星带,所以身高很高,但是很瘦弱,完全无法承受地球的引力。
从默默无闻的边缘天体,到九大行星之一,再到矮行星里的老大,冥王星这颗沉寂在太阳系边缘的星球,也开始逐渐被人熟知。
在目前的认知里,根据新视野号传回的大量冥王星高清,天文学家暂且认为冥王星是一个极度寒冷的死寂星球,而它表面的巨大白色爱心就是寒冷的证据。
不出意外的话,冥王星在未来的太空开发中将没有什么地位,人类文明远不至于跑到冥王星上开采资源。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见,如果未来冥王星真的有什么稀有资源的话,人类文明的太空开采队肯定是会去光顾的。
冥王星为什么不属于8大行星以内
主要原因有二:冥王星的体积、质量太小,公转轨道太反常。
冥王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很多人都知道关于它的一些事情,比如:它曾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又在2005年被移除行星范畴;它有一条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不但是椭圆形,甚至还与其他八大行星产生了17度的倾角。现在它的正式名称已不叫冥王星,身份也被分到了矮行星的分类下。
如果我们站在冥王星上看向太阳,就会发现太阳与一颗普通星星没有区别。这是因为冥王星距太阳实在太过遥远,二者相隔50亿公里,从太阳发出的一束光要经过20秒才能到达冥王星。冥王星公转一周需要248年之久,自从1930年发现冥王星至今,它才转了三分之一圈,等待冥王星公转一周也成为人类终其一生都无法完成的目标。
特立独行的冥王星
冥王星相比于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来说是个反差极大的“另类”:冥王星的公转轨道十分反常,因为它的轨道是偏的,它甚至在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起初人们还担心冥王星会与海王星会来个“亲密接触”,但实际上它们二者的轨道路线十分稳定,永远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冥王星的质量还太小了,这也是将冥王星踢出行星序列的最重要原因。科学家在1930年发现冥王星时本以为比地球还大,所以最初将冥王星命名为行星;但经过几十年的观测后发现冥王星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竟然比月球还要小。虽发现了这个错误,但天文联合会并没有当即改正,直至2005年才通过决议,正式将冥王星划出行星序列。
新的发现
2016年美国探测器发现了冥王星的一些高山上竟然是“白雪皑皑”,经科学家调查后认为:这些雪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冥王星的大气中充满了甲烷,在遇到冷空气后降落至山顶;“就像地球中的水蒸气会在高纬度凝结成雾;”科学家这样解释道。
2015年发现了冥王星存在云层,并由美国探测器传回了相关照片。这代表冥王星可能存在大气层,但大气极为稀薄,其地面压强更是只有微帕,当冥王星公转到近日点时,部分大气甚至会散到宇宙中。科学家认为冥王星虽与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些相似之处,可即使加上了“云层”这一有利条件,冥王星也不会恢复至原本的行星身份。
冥王星有五个卫星,其卫星系统与另外八大行星的卫星系统相比太过紧凑。它的冥卫一卡戎的直径甚至都有1200公里,是冥王星直径的一半,质量是冥王星的八分之一。正式因为冥卫一的体积和质量,也被归入和冥王星一样的矮行星范围。
又变小了的冥王星
有趣的是,科学家每次测量冥王星体积时都会计算出比上次更小的结果,并开玩笑称如果再这么下去,过不了几年冥王星就会消失了。他们甚至还画出了关于测量冥王星体积的年份图,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冥王星的体积确实正在慢慢变小。
直至今日天文学家依然没有放弃对冥王星的讨论,科学家称:“我们现在才认识到冥王星是那么的特别,可能就在明天,我们还会看到一个与之前更与众不同的冥王星;我们应该抛弃以前对冥王星的种种看法,因为它在带来持续的惊喜同时,还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加绚烂的世界。
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要算冥王星了。它在远离太阳59亿千米的寒冷阴暗的太空中蹒跚前行,这情形和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森的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称其为普鲁托(Pluto),在天文学中是普鲁托英文名字前两个字母,又是对冥王星发现有推动之功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 (Percival Lowell)姓名的缩写。
冥王星是最晚发现的一颗行星,和天王星、海王星的发现相比,冥王星的发现可算得 上“好事多磨”。冥王星的亮度很弱,只有15等,即使在大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它和普通的恒星也没有什么差别,要想在几十万颗星星中找到它,真好比是大海捞针。
在寻找冥王星的工作中,天文爱好者出身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详细计算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用望远镜仔细寻找,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直到1916年11月16日,他突然去世。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加入未知行星的搜索行列。他们一个一个天区地搜索,拍摄了大量底片,并对每张底片进行细心地检查,工作艰苦、乏味。 1930年1月21日,汤博终于在双子星座的底片中发现了这颗新行星。
质量:0.0024地球质量
半径:1350千米
周期:90465日
轨道半长径:39.87天文单位
轨道偏心率:0.256
轨道倾角:17.1°
奇 特 的 轨 道
冥王星在发现之初曾被认为是一颗位于海王星轨道外的行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非完全如此。譬如,在1979年1月21日~1999年3月14日这段时间,冥王星就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这是由于冥王星轨道的偏心率、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都比其它行星大。冥王星在近日点附近时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近,这时海王星成了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每隔一段时间,冥王星和海王星会彼此接近,在黄道投影图上两颗行星的轨道交叉。但不必担心它们会碰撞,因为它们的轨道平面并不重合,即使在交叉点附近,它们之间的距离仍然是很大的。它们会像运行于立体交叉公路上的车辆一样,各自飞驰而过。
卫 星 的 发 现
1978年7月,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克里斯蒂在研究冥王星的照片时,偶然发现冥王星小小的圆面略有拉长。他把1970年以来所有的冥王星照片都找出来,结果发现这一现象是有规律地出现的,于是他断定冥王星有一颗卫星。由于冥王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以致在大望远镜里也不能把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分开。这好比气象站的风速计,一根横杆连着两个圆球,在疾风中旋转。从远处看去,两个圆球融成一体,只能察觉出它时圆时扁的变化。冥王星的卫星被命名为查龙(Charon)。在希腊神话中查龙是普鲁托的一个役卒,专在冥海上渡亡灵。查龙的公转周期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一样,都是6.39日。
冥 王 星 直 径 有 多 大
由于冥王星太暗太小,发现后很长时间不能确定它的大小。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1949年改为10000千米。1950年,柯伊伯用新建的5米望远镜将其修正为6000千米,1965年又用冥王星掩暗星的方法定出直径的上限为5500千米。1977年发现冥王星表面是冰冻的甲烷,按其反照率测算,冥王星的直径缩小到2700米。1980年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3.6米红外望远镜测出的冥王星直径在2600~4000千米之间,查龙直径为2000千米。近年一些天文学家观测指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还小,而查龙直径为1180千米,它与冥王星直径之比是2:1,是九大行星中行星与卫星直径之比最大的。所以,有人说冥王星和它的卫星更像一个双行星系统。
未 知 数 最 多 的 行 星
冥王星发现至今只有60多年,再加上又小又远,是目前大行星中面目最为模糊的一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太阳系航天探测的黄金时代,九大行星中已有8颗被行星际探测器近探过,只有冥王星是航天器未涉足的死角。在各种天文书刊中给出的行星参数表上,冥王星这一栏留下的空白最多,即使被列出数据,有不少也被打上问号,表示不准确。
除了一大串未知数外,人们对冥王星的身份也有怀疑。冥王星的直径、质量是行星中最小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8~2.1克,反照率为50%~60%,这同外行星的几颗大卫星很相似。冥卫星究竟是行星还是卫星?或是一颗大的小行星?然而,不管它是什么,作为太阳系遥远边界上的一个天体,它的神秘感对天文学家有很大的吸引力。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冥王星将成为行星天文学的热门课题。
有 冥 外 行 星 吗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土星是太阳系的边界,后来随着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太阳系边界一次次外延。然而从理论上说,太阳系的范围应比现在的九大行星的范围大干百倍,甚至上万倍。太阳系中是否还存在冥外行星?对此,天文学家做了十分浩繁和艰苦的工作。汤博在发现冥王星后的14年里,一直在用发现冥王星的方法寻找冥外行星。他用闪视比较仪仔细检查了362对底片(这些底片所覆盖的面积大约为全天的70%),从每张底片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新行星。他发现了大量新天体,却没有冥外行星。科学家认为冥外行星如果存在,势必会使飞近它的探测器受到摄动,其影响足可以在探测器的运行轨道中反映出来。然而旅行者号探测器在飞越过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之后,运行正常,没有提供一点点证明未知天体存在的蛛丝马迹。到底有没有冥外行星,目前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距地球5900000000km
新华网布拉格8月24日电 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以及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数天的争吵,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
从此之后,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根据新定义,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关于“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有多“可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哈金鑫]投稿,不代表邵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yzq0739.com/saoyan/45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邵阳号的签约作者“哈金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有多“可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有多“可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有多“可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