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半自主性细胞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半自主性细胞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原因是
1、它们有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及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系统(RNA、核糖体等)。所以叶绿体和线粒体能合成自己的部分蛋白质。
2、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蛋白质有一部分是细胞核基因控制,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
所以,我们称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细胞生成线粒体所需酶也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吗?
不是在线粒体 线粒体是供能的主要在核糖体 把氨基酸合成成多肽链然后再内质网组装成蛋白质最后在高尔基体中加工包装通过胞吐的形式运输出细胞 供应能量主要由线粒体叶绿体中主要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作用 也就是光合作用而线粒体就是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还有细胞核,他们中的蛋白质有细胞质游离的核糖体形成,然后直接进入其中,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大多为分泌蛋白。
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由叶绿体外被(chloroplast envelope)、类囊体(thylakoid)和基质(stroma)3部分组成,叶绿体含有3种不同的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和3种彼此分开的腔: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
(一)外被
叶绿体外被由双层膜组成,膜间为10~20nm的膜间隙。外膜的渗透性大,如核苷、无机磷、蔗糖等许多细胞质中的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
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CO2、O2、Pi、H2O、磷酸甘油酸、丙糖磷酸,双羧酸和双羧酸氨基酸可以透过内膜,ADP、ATP已糖磷酸,葡萄糖及果糖等透过内膜较慢。蔗糖、C5糖双磷酸酯,C糖磷酸酯,NADP+及焦磷酸不能透过内膜,需要特殊的转运体(translator)才能通过内膜。
(二)类囊体
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又称光合膜。
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grana lamella)。基粒直径约0.25~0.8μm,由10~100个类囊体组成。每个叶绿体中约有40~60个基粒。
贯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粒之间的没有发生垛叠的类囊体称为基质类囊体,它们形成了内膜系统的基质片层(stroma lamella)。
由于相邻基粒经网管状或扁平状基质类囊体相联结,全部类囊体实质上是一个相互贯通的封闭系统。类囊体做为单独一个封闭膜囊的原始概念已失去原来的意义,它所表示的仅仅是叶绿体切面的平面形态。
类囊体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60:40),脂类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含脂肪酸(约87%),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是在类囊体上进行的,因此类囊体膜亦称光合膜,类囊体膜的内在蛋白主要有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质体醌(PQ)、质体蓝素(PC)、铁氧化还原蛋白、黄素蛋白、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复合物等。
(三)基质
是内膜与类囊体之间的空间,主要成分包括:
碳同化相关的酶类:如RuBP羧化酶占基质可溶性蛋白总量的60%。
叶绿体DNA、蛋白质合成体系:如,ctDNA、各类RNA、核糖体等。
一些颗粒成分:如淀粉粒、质体小球和植物铁蛋白等。
关于“半自主性细胞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静容]投稿,不代表邵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yzq0739.com/saoyan/70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邵阳号的签约作者“静容”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半自主性细胞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半自主性细胞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半自主...
文章不错《半自主性细胞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