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教材分析: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青海高原上的一只杨柳长什么样
体会到这株高原柳的高贵。作者对这株柳的感情是“无限崇敬”,感受到高原柳值得崇敬。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而应该
自强不息!
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6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历任西安郊区毛西公社蒋村小学教师,毛西公社农业中学教师及团支部书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桐城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1993年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这篇课文介绍了在寸草不生的青海高原上的唯一的一株神奇的柳。这株柳树干有两合抱粗,叶子绿得苍郁、深沉,这株柳粗实而坚硬。可以想象,这株柳冻死了又复苏,被劈断了枝干又抽出新条,它经受过无数次摧毁,但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作者还介绍了家乡灞河边的柳树,这里的柳树极易生长,随意插一条柳枝下去就能发芽、生长,很快就能长出像芦苇一样的柳丛。
青海高原的那株柳和家乡灞河边的那株柳,同是一株柳,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却相差很远。
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不怕高原风雪,不怕雷轰电击,不怕任何艰难限阻,才成就了这片绿阴;而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舒适幸福的环境下,遇到困难很容易缩退,所以也很容易错过了明天成就的阳光。
这株柳树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而现在的我们缺少的正是这股毅力和韧劲,做事总不能很好地坚持下来。
这株柳树不向命运屈服,冻死了又复苏,复苏了又冻死;而现在的我们往往承受不了打击,一次失败便垂头丧气,甚至失去信心,很难像柳树一样振作起来。
这株柳树需要付出艰苦卓越的努力之后才长得如此粗实、坚硬;而现在的我们似乎在这方面远远不如柳树,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实在太少太少。
……
这虽然仅仅是一株柳树,但是它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启迪,这株不同一般的柳树具备的品德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雅柔]投稿,不代表邵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yzq0739.com/saoyan/93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邵阳号的签约作者“雅柔”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内容很有帮助